与前面讲的能够明确判断用户意图的情况不同,有些情况下我们能够通过用户的一些行为操作判断出用户预期进行的操作,但预期的操作可能有多种,此时就不可妄作主张给用户呈现某一结果,但当发现用户执行某一项预期操作的概率比其他项的概率要大很多,且即便错误进行这一步预期操作,撤回或纠正的代价也非常低时,也可以直接给用户呈现概率最大的预期操作。
Trello.com是一款在线办公协同的网站,国内类似的产品如Worktile、Teambition等。在Trello.com中一个新的卡片上写标题,并未保存,切换到另外一个卡片上,Trello会认为用户可能输错了地方,默认将用户前面写的标题粘贴到新的卡片中。这样如果用户正在卡片一中输入内容,发现输入的内容应该输入到卡片二,不得不切换到卡片二,会发现需要输入的内容Trello已经帮他们填写到了卡片二!


与必经行为简化不一样,当用户输入完卡片一后未保存就切换至卡片二这个操作,并不能确切判断用户会在卡片二中要输入的内容,但结合用户的操作特征可以认为有很大的可能性是输入错误,需要在卡片二中输入相同内容。下面使用流程图更加清晰地展示两种情况的不同之处。


再考虑输入内容是否跟刚输入内容一致的概率,整理到以下对比表中, 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为用户节省了操作时间,即便是与用户期望不符,用户也只多出删除这一步操作,并未带来太大的操作麻烦。综合考虑,为用户提供自动填写功能是最优选择。
输入内容跟刚输入一致(80%) | 输入内容跟刚输入不一致(20%) | |
---|---|---|
有自动填写功能 | 无需操作,直接完成 | 删除内容,重新输入 |
无自动填写功能 | 重新输入内容, 或者从卡片一复制粘贴过来 | 输入新内容 |
准备进行预期操作权衡法完善一项细节创新设计时,可制作以上预期结果对比表格,配合不同情况的出现概率,综合评估权衡出最优方案。下面举一个类似的例子:当用户使用Evernote(印象笔记)创建一条新的记录时,Evernote会从用户日历的待办事项中获取一条作为默认标题,虽然命中的概率并不高,但完全没有增加任何用户操作成本,万一命中了呢,何乐而不为!

再如macOS中的Finder(相当于Windows中的资源管理器),当复制的一个文件夹名称带有年份信息,比如“Xmas 2013”,粘贴出来的文件夹将自动追加年份为“Xmas 2014”,即便不准确也无妨,没有增加用户操作成本嘛!

决定最终采用哪种方案呈现给用户,数据分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各种预期方案被使用的概率值,设计者是无法判断出应该最终展示哪一种方案给用户的。当用户的选择远不止两条时,虽然不能将概率最高的结果直接抛给用户,但可以将概率最高的操作选项为用户做优先展示。

在360浏览器中选中文本,会弹出搜索/复制操作框,点击“搜索”按钮,直接为用户新打开一个页面,打开搜索引擎,并搜索此文本;点击“复制”按钮,则会将文本复制至剪贴板,用户点击右键就可以展开对该文字区域的全部操作。很显然,360浏览器是对操作频率最高的文本搜索和复制功能做功能提前处理,简化用户操作。

补充一些流程操作记录法细节创新基本心法:首先,这类细节创新更多在使用过程中洞察或通过研究用户行为流发掘,做细节创新时制作前文列举预期结果对比表格,配合不同情况的出现概率,综合评估权衡出最优方案。其次,数据是基础,依据用户不同预期方案采用的概率给出最优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