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日期是一个使用场景的重要组成元素,用户在不同时间、日期使用同一产品的期望结果或者获得感受是不一样的,比较常见需要区别的有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工作日和节假日、特殊日期(生日、纪念日等)。
手机系统升级是一件比较耗费时间的事情,手机作为现在人们必不可少的协同工具,即便是很短时间的手机不可用也可能带来很大的麻烦,那么为何不把升级时间选在凌晨2点到5点的睡觉时间呢?iOS(iPhone、iPad、
iTouch等设备)有新版本可供升级时会提示可供升级,你可选择稍后升级, 稍后升级可以选择在当晚凌晨2点到5点期间升级,或者稍后再提示升级信息,休息升级两不误,还不耽误正常工作,充分考虑到了用户的工作和休息时间,并合理利用起来。

时区是国际化的IM(即时通讯)、SNS(社交)等产品做细节创新时需要考虑的,毕竟大半夜打搅到他人休息是一件很不礼貌的事情,比如当用户使用Slack向不同时区的朋友发送消息时,会提醒“你会打搅他们,是否确认现在就发?避免打搅到他人!”Slack在好友列表也有类似的创新,当好友所在的时区属于休息时间时,好友名字前便有一个表示正在休息的“z”字符。


除时间以外,日期也是细节创新者可以大做文章的地方,最常见的是用户的生日:你快要生日了,能收到马云的生日祝福;生日那天,访Google, 会弹出“生日快乐”的doodle;在Facebook,你所有好友在给你评论时,Facebook都会在评论输入框内提示你的好友们“快说生日快乐”。



在节假日进行的细节创新那就更多了,创新者们可以结合节日主题大开脑洞,做各种各样的创新,就拿2016年6月1日儿童节举例,当天支付宝为所有用户名称后加了“宝宝”两个字,既能够让用户会心一笑,还能让用户感觉自己萌萌的。

只是原本想象中很萌的细节创新,到了一些特殊用户的名称后面可就画风大变了,比如“专修电视天线”“时间就像海绵”等。做创新还需要考虑周全严谨,闹笑话很尴尬的!
时间、日期方面的创新非常多,除了前面所述,设计者还要考虑到昼夜、星期、月份,甚至四季的周期性、各种不同的假期(包含新造出来的假期)、各种纪念日等。